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

“如何实现碳中和-德国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年4月20日,中德碳中和与能源转型研讨会在德国城市戈斯拉尔(Goslar)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能力中心和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中欧碳中和协办。会议旨在探讨碳中和和能源转型的实践,分享德国在能源转型领域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和德国在碳中和和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搭建桥梁。

侯正猛教授开场致辞
       会议由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侯正猛教授主持,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霖豪致开幕词。陈公参高度肯定了碳中和专委会2021年6月成立以来对中德两国碳中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希望未来联盟及专委会能在中德两国高校和企业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陈霖豪公参致辞
       随后,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作了《跨学科交叉创新--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世界难题》的精彩主题报告。谢和平院士介绍到,目前的研究都难以彻底解决海水复杂组分对电解系统的毒性和腐蚀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一直是世界空白。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谢和平院士跳出传统的化学思维,以“CO2矿化发电颠覆性技术”的PCET电化学思想和“深地五保(保压、保温、保质、保湿、保光)取芯的随钻随成膜” 思想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首次将物理力学与电化学反应相结合,开创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建立了气液界面相变迁移自驱动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界面压力差海水自发相变传质的力学驱动机制,隔绝海水离子的同时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突破,打破了电解水制氢对纯净水的高度依赖。自主研制的首套400L H2/h的装备已在深圳湾海水中稳定制氢超过3200小时,此项成果发表在《Nature》正刊,并入选Cell 旗下Innovation Focus 2022全球十大创新焦点以及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谢和平院士表示,这一突破已获得东方电气3000万元专项投入,双方将联合开展海水直接制氢技术的海上中试及产业化,并即将开展1.2 Nm3/h 氢气规模的与海上风电直接对接的海水直接制氢示范。该原理和技术有望形成从独创性原理、颠覆性技术、国产化装备到特色电解制氢产业模式的零碳氢能发展路径,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最后,谢和平院士以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为例,对科学技术创新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了经验分享,鼓励青年学者要敢于冒险,敢于挑战难题,敢于闯无人区。

谢和平院士主题演讲
       此外,德国能源署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先生做了“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德国能源转型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特邀报告。陶光远先生介绍了德国在能源转型领域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中国的碳中和与能源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陶光远先生主题演讲
       圆桌讨论环节,王宝冬院长首先对国家能源集团及欧洲研究院做了详细介绍。王宝冬院长热情欢迎海外学子到欧洲研究院发展,并分享了欧洲研究院的现状、定位及发展战略等。随后,三位专家共同对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及中国能源转型的问题和难题以及如何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和避免德国的失误进行了热烈讨论。王宝冬院长还邀请了陶光远主任和侯正猛教授就德国能源转型的先进经验对国家能源集团提出转型建议。

圆桌讨论
       经过本次研讨会的探讨,与会者对于中德两国的能源转型和氢能发展的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热烈地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并且就如何促进能源转型和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通过网络直播和线下会议的方式,研讨会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扩大,吸引了超过4000名参会者积极参与其中,展现了大家对于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和重视。
 
    POWERED BY UEESHOP
Cookies使用政策
我们的网站使用cookies以改进我们的网站和改善用户体验。 如果您继续浏览本网站而未更改浏览器cookie设置,视为同意我们的cookies使用策略
Cookie政策